中央环保督查、生态环境规划、环保税法、生态保护线、蓝天保卫战……系列战略都是国家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铁证。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在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光伏产业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实际上,政策、技术、环境利好,对于光伏产业而言,同样是天时地利人和。近期,新能源领域政策暖风频吹。为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发布。本规范条件自2018年3月1日起实施。2015年3月25日公布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3号)同时废止。 规范条件提出光伏制造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说到底,对一个环保型企业而言,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于一体,加强技术创新,规范运营,是企业生存下去的必走之路。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光伏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产业参与者还需要做的很多,推动光伏产业智能化升级、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具体来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是首要;其次,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完善标准、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平台作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再者,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对已进入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抽检,有效规范行业发展秩序;最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出技术、品牌、市场,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鼓励企业适时适度开展海外建厂和拓展海外业务。 在光伏市场恶性的竞争下,整体产业链中的企业都需重新思考产品及营利模式的布局,未能在风暴中提升竞争力的厂商将难以度过严苛的市场挑战。因此,企业都需要清晰明确的市场定位。 面对巨大挑战的光伏应用市场,相当多的光伏企业展现出对检测、认证、质量和安全评估多方面的技术支持。未来在光伏电站监造、光伏组件检测方面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积累的企业,将需进一步巩固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无论市场给予怎样的重大机遇,提高自身技术的研发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促使一个品牌成为经济产业的“幸运儿”。在光伏产业政策逐步敲定之下,细分市场参与者将有望迎来产业布局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