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哈密12月7日讯(记者张艳芳)12月的哈密,虽然看不到雪,但凛冽的寒风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足以让人感受到严冬的威力。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这两项“疆电外送”工程的建设者们并未停下脚步,依然坚守在哈密的戈壁荒滩上,与风雪严寒斗争,努力让“电力丝绸之路”凌空相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12月7日,记者来到哈密市以东100公里的哈密南750变电站的施工现场,这里一片繁忙景象:吊车“挥舞”着吊臂起起落落,高空作业人员在几十米高的铁塔上“飞檐走壁”,吊装塔架、安装组塔……寒风中,400多名建设者们正在争分夺秒,加紧建设。
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是西北750千伏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途经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线路全长2180公里,工程投资95.6亿元。建成后,将成为甘肃酒泉、新疆哈密、青海柴达木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外送通道,有力促进新疆电力开发外送,推动能源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消纳。同时,将有效缓解青海电网缺电局面,提高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供电能力和向西藏直流输电的可靠性。该工程自今年5月开建以来,进展迅速,计划2013年6月底具备投运条件。
“这个工程非常特殊,它是作为新疆外送3000万千瓦的重要通道起建的,由于完工时间比原计划的2013年9月提前了3个月,所以今年冬天不能停工,春节也不能休息,哈密站正在经历新疆历史上最漫长的冬季施工阶段。”新疆电力公司750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何恩家告诉记者。
进入隆冬的哈密,天气寒冷,这给施工作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何恩家说:“冬季施工工效很低,安全风险增大,施工成本增加。面对紧张的工期,施工单位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加大了对人力、物力的投入,全场8台吊车同时作业,多组人员同时施工,最大限度地在各个工作面开展工作。”
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哈密南750变电站施工项目部总工程师石永辉告诉记者,这几天早晨,工地的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18摄氏度,而铁塔每增加10米,温度就会下降两摄氏度,一般的铁塔都在50多米高,最高达90米。高空作业人员在铁塔上连续工作时间都在两个小时左右。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已经戴上了棉安全帽,加厚手套,穿上了防寒服。同时,为了达到作业标准,现场还搭起了暖棚,给特殊施工材料保温。
另一项重点工程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目前也正在哈密市大南湖乡的荒野上加紧安装铁塔。该工程是国内目前输送能力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输电工程,工程起点新疆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点河南郑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全长2210公里,工程投资约234亿元,输送能力达到800万千瓦。
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面临着同样的施工问题。为了保证工效,施工方一方面采取保暖措施,给工人配备棉安全帽、棉衣、电暖气等,另一方面选择时间节点施工,在中午集中作业,保证按期完工。目前,该工程新疆线路工程已完成基础施工,正在进行紧张铁塔组立施工,计划2013年1月完成铁塔组立,7月完成架线施工,10月具备投运条件。
据了解,这两项“疆电外送”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影响,工程建成后,将形成100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