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PBT 201NW-EF2001
PBT技术采用外层MAC加上外层ⅥD(B-DA+B-ⅥD)进行业务转发,使CE受到运营商的控制并能隔离用户流量。这样内层用户C-VLAN不必在全网中惟一,不同的B-DA可以采用相同的C-ⅥD,不会造成数据帧在转发中的冲突。
PBT 201NW-EF2001 日本宝理
PBT技术支持带宽管理和CAC(ConnectionAdmissionControl,连接接纳控制)功能,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管理,通过网管配置或NC(NetworkController,网络控制器)建立连接,可方便实现灵活的交换和TE。
PBT 201NW-EF2001 日本宝理
PBT技术采用IEEE802.1ag中的CFM(ConnectivityFault Management ,连接性故障管理)机制来持续地监视网络中的隧道状态。当主用隧道失效时会把业务自动转移到预先建立的备用电路上,增加了必要的弹性。有些厂商声明可以获得15 ms的故障倒换时间。
PBT 201NW-EF2001 日本宝理
PBT技术兼容传统以太网桥的架构,不需要对网络中间节点进行更新即可基于B-DA+B-ⅥD对数据帧进行转发,数据帧也不需要修改,转发效率高。
PBT 201NW-EF2001 日本宝理
技术竞争
PBT并不是惟一可在城域网中部署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全IP/MPLS和T-MPLS是另外两种主流解决方案,此外还有VLAN-XC(VLANCrossConnect,VLAN交叉连接),但发展不太理想。
⑴全IP/MPLS。在IP/MPLS网络中,通过VPWS(VirtualPrivateWireService,虚拟专线业务)或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虚拟专用LAN业务)的方式提供端到端连接。VPWS、VPLS采用PWE3技术进行端到端的二层电路仿真。端到端之间的传输标签交换通路称为PW(Pseudowire,伪线),PW与协议无关,FR、ATM、SDH以及以太网流量都可以通过PW在网络中透明传递。基于这种方式建立的网络仍然可以从基于IP/MPLS网络内的所有的交换、信令、路由、质量控制以及QoS工具中受益。支持这种技术思路的观点认为PBT技术只是找到问题的一个答案,IP/MPLS能够完成全部的PBT功能。
PBT 201NW-EF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