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PBT 1100-211L
技术竞争
PBT并不是惟一可在城域网中部署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全IP/MPLS和T-MPLS是另外两种主流解决方案,此外还有VLAN-XC(VLANCrossConnect,VLAN交叉连接),但发展不太理想。
⑴全IP/MPLS。在IP/MPLS网络中,通过VPWS(VirtualPrivateWireService,虚拟专线业务)或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虚拟专用LAN业务)的方式提供端到端连接。VPWS、VPLS采用PWE3技术进行端到端的二层电路仿真。端到端之间的传输标签交换通路称为PW(Pseudowire,伪线),PW与协议无关,FR、ATM、SDH以及以太网流量都可以通过PW在网络中透明传递。基于这种方式建立的网络仍然可以从基于IP/MPLS网络内的所有的交换、信令、路由、质量控制以及QoS工具中受益。支持这种技术思路的观点认为PBT技术只是找到问题的一个答案,IP/MPLS能够完成全部的PBT功能。
⑵T-MPLS。T-MPLS是IP/MPLS的简化版本,它的目的和PBT一样,都是试图以低于IP/MPLS的网络开销来提供面向连接、基于分组、点到点的传送。T-MPLS和PBT一样,利用预先定义的隧道来路由流量。T-MPLS支持单向和双向控制通路,关闭了一些MPLS功能,例如,隧道聚合、隧道间的流量均衡、PHP(PenultimateHopPopping,倒数第二跳弹出)等。ITU-T已经批准了一些T-MPLS技术的标准(例如,用于T-MPLS的层网络结构),但仍需要大量的标准化工作,如较为关键的IP/MPLS和T-MPLS间的互操作问题。
⑶VLAN-XC。也称为PVT(ProviderVLANTransport,运营商VLAN传输)。VLAN-XC技术重新定义了802.1q定义的ⅥD字段,利用新定义的VLAN-XC标签可在以太网上建立预先定义好的隧道。运营商骨干网入口处的PE设备为接入用户的以太网帧头加上VLAN-XC标签,并选择隧道对流量进行传送。核心网络的P设备根据接入端口+VLAN-XC标签来转发数据,出口处PE将去掉这个标签。VLAN-XC引入了确定的连接性,可以支持电信级的保护倒换、流量工程和严格的QoS;支持P2P和P2MP业务,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无论从标准化的推动过程还是从CE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VLAN-XC和PBT都是两个相互竞争的技术。PBT技术在与传统以太网的兼容性、与其他网络技术的互通性以及标准化方面优于VLAN-XC。T-MPLS已在标准化进程中抢占先机,未来很可能是PBT和TMPLS在实现成本上的竞争。
PBT 1100-211L
物性表
比重
|
1.30 到 1.32
|
g/cm³
|
ASTM [1]D792
|
熔流率 (235°C/2.16 kg)
|
15 到 18
|
g/10 min
|
ASTM D1238
|
吸水率 (24 hr)
|
0.060
|
%
|
ASTM D570
|
Intrinsic Viscosity
|
1.0 到 1.1
|
dl/g
|
ASTM D2857
|
硬度
|
额定值
|
单位制
|
测试
|
物理性能
|
额定值
|
单位制
|
测试方法
|
比重
|
1.31
|
|
ASTM D792
|
收缩率 - 流动 (0.125 in)
|
0.020
|
in/in
|
ASTM D955
|
吸水率 (24 hr)
|
0.80
|
%
|
ASTM D570
|
比重
|
1.31
|
g/cm³
|
ASTM D792
|
收缩率 - 流动
|
2.0 到 2.2
|
%
|
ASTM D955
|
吸水率 (23°C, 24 hr)
|
0.10
|
%
|
ASTM D570
|
硬度
|
额定值
|
单位制
|
测试方法
|
洛氏硬度 (R 计秤)
|
118
|
|
ASTM D785
|
PBT 1100-211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