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编写MSDS/SDS的的基本要求
编写MSDS/SDS的的基本要求,需根据GHS全球统一制度制作
MSDS/SDS是化学品供应链上物质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内容基本涉及到化学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含了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安全防护建议等。为接触化学品的相关人员提供了有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防护方面的必要措施,也为不同环节的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综合性建议。目前,MSDS/SDS已成为众多先进化学品企业进行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务院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591号令)明确提出的企业责任和政府监管重点。
因此正确的MSDS/SDS对企业来讲,尤为重要。建议企业委托专业提供MSDS/SDS服务的华谨认证办理。
MSDS/SDS共有十六项内容
化学品标签与象形图
GHS象形图大全
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在欧洲国家,材料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术语。中国为同国际标准eqvISO110—14—1:1994(E)接轨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GB/T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规定MSDS要有十六部分的内容。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泄漏应急处理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内容。
3. MSDS/SDS各国版本有哪些 ?
首先,包含在新的SDS内的信息是和MSDS类似的;然而,SDS是以16个部分的格式呈现。其次,SDS是要符合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GHS制度是一个国际标准。
在SDS里,在化学危害信息是基于GHS分类,而不是有害物质和危险品分类。两者都提供了对化学品危害和安全注意事项的信息。
GHS版SDS和MSDS的另一种形式的区别是,GHS版SDS要求使用产品标识,危险说明和象形图展示危害,而MSDS则使用法规规定的符号和危害说明。GHS版SDS将严格遵循16部分的布局。而大部分的MSDS则从九个部分到十六部分不等。
欧盟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均采用SDS术语,然而在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SDS也被称作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两者在供应链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一致,仅在内容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在实施GHS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采用了SDS术语,因此,以后都将统一采用SDS术语。
MSDS/SDS没有明确的有效期限。但MSDS/SDS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出现下列情况时,须及时更新 MSDS/SDS的内容:
1. 当SDS/MSDS制定的法规依据及其要求有所变更时;
2. 当SDS/MSDS所针对的产品中的物质/配比/组分发生变化时;
3. 当SDS/MSDS针对的产品发现有新的危害性产生时;
4. 当SDS/MSDS针对物质的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等信息有更新时。
1、适用标准已作废;
2、危险性分类不正确;
3、运输信息不正确;
4、数据与分类不匹配;
5、成分信息缺失。
http://www.gdmsds.com
服务地区: 全国范围——MSDS报告,MSDS编辑,MSDS更新,MSDS翻译
佛山市MSDS服务中心 ,业务电话:13211192174 钟经理
佛山市编写MSDS/SDS的的基本要求
##################################################
以下是网络新文与公司无关
图为Burberry最新发布的新年广告大片
显然,既要结合中国新年,又要突出家庭和睦,并且不失Burberry的清冷气质,这一道“命题作文”经Burberry之手后变成了“送命题”。
Ethan James Green是一位产自美国的摄影师,他不仅没有大面使用中国新年的专有颜色,红色,也放弃了传统的表达方式。这组照片的策划者既想表达中国新年的气氛,又想创新突破,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却是吊诡的背景板、阴冷的色调和面露“凶残”的模特,勾心斗角,各怀鬼胎更符合这组照片的内在气质。
另有国内分析人士指出,Burberry这样的国际品牌如果不了解中国本土文化和消费心理最好不要乱拍宣传片,也许品牌觉得“酷”的元素在消费者眼中是相反的。
前有Balenciaga,后有Dolce & Gabbana、Burberry,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上,难有幸存者。截至目前,Burberry暂未对此次广告大片作出回应。
不思进取的奢侈品牌们
国际一线品牌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很久了,将魔爪伸向中国消费者、疯狂切分市场的同时,却仍然保持着极度僵化的管理体制和传统老派的做法。
许多奢侈品牌对于进入各地市场的态度可以用“总部高度**”来总结。但直到现在,很多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的品牌对“放权”这件事的态度都谨小慎微。
总体情况是,中国区CEO的话语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小决策都要请示欧洲公司,中国团队的KPI是执行总部的意志。
界面曾在去年11月发文指出:有一家欧洲的奢侈品牌想要开一个微信公众号,为了得到欧洲总部的允许,前后折腾了一两年。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和欧美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要解释什么微信,通过总部谨慎的内容和品牌形象把控评估,最后说服欧洲总部同意,做起来并不轻松。对于“形同虚设”的中国区团队来说,他们提出的意见很可能从总部的“左耳朵进右耳出”。
无法影响上层决策,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并存在已久,最终在D&G的身上爆发了。Dolce & Gabbana之前就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去年5月,Balenciaga的法国门店发生了一起辱华事件。一位中国消费者被几名外国人插队,却因指责后者被推搡,最终引发了肢体冲突。门店保安上来拉架,但只“控制”中国人,并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了言语侮辱,让他们滚出去,再也不要来买鞋。